吾亦评
“70年终圆梦!”四川南充,一家人为寻找烈士“李守仁”,花费了三代人70年时间,当亲人携故土黄河水,在南充烈士陵园找到他时,才发现这位烈士名字被写成了“李守忍”,烈士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2025年9月3日下午,河南荥阳的吴楠一家来到了四川南充烈士陵园一位名叫“李守忍”烈士的墓碑前。
一家四行人看着眼前的墓碑再也忍不住紧绷的情绪,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因为一字之差,他们一家三代人找了李守忍整整70年,而他真正的名字叫做“李守仁”!
而在李守仁的墓碑前,他们摆放着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上面是他的父母和弟弟......
李守仁,1920年4月出生于河南荥阳,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不断。
年轻的李守仁,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毅然投身革命,成为十八兵团六十一军一八一师五四一团三营的一名战士。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李守仁所在部队参与了三台战役,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李守仁不幸失踪。
因为部队后续并未找到李守仁,经过核实,最终李守仁被认定为牺牲,部队将他评定为烈士,可关于他具体的安葬地点,却没有确切消息。
对于李守仁的家人而言,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的父母,在接到儿子牺牲的通知后,悲痛万分,他们无法接受儿子已经离去的事实,更难以释怀的是,连儿子的葬身之处都无从知晓。
此后的岁月里,他们每年都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待,期盼着儿子能突然归来。
李守仁的弟弟,也就是如今寻亲代表吴楠的姥爷,那时虽年纪尚小,但对哥哥充满了崇拜与思念。
他记得哥哥曾在书信中叮嘱他要好好读书,他也一直牢记着这份嘱托,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考学,并选择当兵入伍,在云南服役多年,后因照顾家庭转业回到家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守仁的父母相继离世,临终前,他们仍心心念念着儿子,这份牵挂,传递到了李守仁弟弟这一代。
吴楠的父亲,也就是李守仁的侄子,接过了寻亲的重任,而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寻亲之路异常艰难。
吴楠的父亲跑遍了河南、四川的每一个档案馆,每到一处,就向工作人员打听是否有1949年在三台战役中牺牲的李守仁的消息。
他将所有可能的线索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厚厚的一本,满是他的心血。
然而,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他却始终未能找到关于叔叔的准确信息。
为了寻找李守仁,吴楠的父亲用了一生的时间,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他将寻亲的重任交给了吴楠这一代。
吴楠深知家族的使命,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李守仁的档案信息录入电脑,在全国烈士陵园的电子名录中进行比对,而这一找就是十年。
十年间,他不断地筛选、核实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终于在2025年8月,他发现了一点“眉头”。
四川南充烈士陵园在开展烈士信息核对工作时,工作人员发现园内一位名为“李守忍”的烈士档案存在疑点。
这位烈士的籍贯“河南荥阳”、牺牲时间“1949年11月”等信息,与三台战役的相关资料高度吻合,唯独名字中的“忍”字有明显涂改痕迹。
工作人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名字改为“李守仁”进行检索,没想到系统瞬间跳出了吴楠十年前登记的寻亲信息。
两地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行动,通过仔细比对诸多细节,最终确定南充烈士陵园里的“李守忍”烈士,就是吴楠一家苦苦寻找了七十年的李守仁烈士。
得知这一消息后,吴楠一家激动万分,9月2日,吴楠与母亲、姨妈和舅舅一行四人,从河南老家驱车1000多公里,奔赴四川南充烈士陵园。
他们带着家乡的泥土、黄河水以及李守仁生前爱吃的荥阳柿饼和花生,满怀深情地前往祭奠。
9月3日下午,在南充烈士陵园李守仁烈士的墓前,吴楠等人摆好祭品,小心翼翼地取出李守仁父母和弟弟的照片,轻声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
他们将家乡的泥土撒在墓前,希望李守仁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这一刻,跨越了七十余年的时空,一家人终于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团聚。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5-09-04《三代人寻亲70年终圆梦!河南亲人携故土黄河水,祭奠长眠四川南充的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