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绿色未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南充 更新于:2025-08-23 07:13
  • 青春永驻
    #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有多大?#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在当时的四川省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行政区,其规模和重要性远超今天的南充市。如果你想快速了解当时的南充地区有多大,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方面 八十年代南充地区概况 现今南充市对比参考
    辖区面积 约1.9万平方公里 约1.25万平方公里
    下辖县市 1市、11县、1工农区 (共13个县级行政区) 3区、1县级市、5县
    人口规模 超970万 (1981年) 约560万 (常住人口)
    人口密度 约563人/平方公里 (1985年) -
    区域特点 川东北区域中心,农业人口占比高(92%) 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从表格可以看出,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面积接近2万平方公里,下辖多达1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南充市(县级)、南充县、苍溪县、阆中县、仪陇县、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蓬安县、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以及华云工农区(后改为华蓥市)。

    庞大的面积与人口

    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面积广阔,据记载约有1.9万平方公里,另一数据为16918.86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东邻达县地区,南接江津地区,是川东北地区的中心。

    更为显著的是其人口规模。截至1985年底,南充地区总人口已超过952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63人,是四川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中农业人口占比高达92%,这表明当时南充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主导区域。

    管辖范围的演变

    南充地区的行政区划在八十年代经历了一些调整:

    · 1979年10月,设立了华云工农区(即后来的华蓥市),使得南充地区所辖县级行政区数量达到13个,为历史之最。
    · 1985年9月,苍溪县划归新成立的广元市管辖。
    · 到了1993年7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南充地区,设立地级南充市。同时,划出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和华蓥市设立广安地区(后改地级广安市)。原县级南充市和南充县则设立了顺庆区、高坪区和嘉陵区,南充地级市辖3区及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并代管阆中市,形成了现今南充市行政区划的雏形。

    经济与社会特点

    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农业主导: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蚕桑、广柑(脐橙)等经济作物。但也存在农业生态平衡受破坏、灾害频繁、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
    2. 城镇化水平低:尽管人口总数庞大,但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很低。
    3. 人口负担较重:人均耕地面积仅0.81亩,低于当时四川省人均1.2亩的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

    历史背景

    南充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设立的南充专区。1970年,南充专区改称为南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省级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地区”行署代管各县市,是省县之间的二级行政区划。

    今昔对比

    如今的南充市,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约560万。与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相比,无论是辖区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有了较大范围的缩减。

    回顾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其庞大的规模和人口体现了它在川东北的重要地位。之后的区划调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如果对某个具体县市在当时的情况特别感兴趣,我很乐意提供更多我知道的信息。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