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模达13000人。南充这场活动将于11月2日举行

南充 更新于:2025-10-26 13:05
  • 用户2652133807724

    南充这一招实在是高,一场马拉松直接送出30多家景区的免费门票,摆明了就是用一场体育赛事,给整个城市的文旅经济下了一盘大棋。

    这年头,全国各地办马拉松的城市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像南充这样把算盘打得如此精明的,确实不多见。11月2日的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13000人参赛,更关键的是,它彻底颠覆了很多人对马拉松的传统认知。

    过去,一场马拉松可能只是跑友圈子的狂欢,跑完就散,留给城市的除了短暂的热闹,就是一地的垃圾和交通管制后的拥堵。但南充这次,显然不想只做一场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他们把体育赛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一个撬动本地消费的杠杆。给所有参赛选手提供超过30家景区的免门票福利,就连朱德故里这样的红色旅游胜地都给出了折扣。这哪里是办比赛,这分明是在向全国游客派发一个无法拒绝的旅游函。

    这种模式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参赛者的心理。对于外地跑者而言,他们远道而来,除了42.195公里的挑战,更希望能够深度体验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免费的景区门票,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跑者们可能会因此多停留一两天,他们的家人朋友也可能一同前来。这背后带来的住宿、餐饮、购物等一系列连锁消费,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门票本身的减免。去年南充旅游收入实现了近20%的增长,这次马拉<start_of_mask>松无疑会为这个数字再添一把火。

    赛道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全程沿着风景秀丽的嘉陵江展开,让跑者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能将一江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跑过宏伟的桥梁时,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绝佳的城市风光片。这种自发的社交媒体传播,其效果比花大价钱投广告要真实得多,也有效得多。

    每一位跑者,都成了南充的义务宣传员。他们朋友圈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定位,都在无形中提升着南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保障这场万人盛会的顺利进行,南充方面动用了超过2600人的服务团队,包括裁判、安保、医疗和志愿者。如此庞大的保障力量,确保了赛事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也让每一位参赛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与诚意。

    细节之处更见真章。那块设计精美的完赛奖牌,巧妙地将丝绸女神和嘉陵江这两个最具南充代表性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当选手们把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带回家,它就成了一个长久的纪念品,一个讲述南充故事的流动广告牌。

    这种情感上的链接,是任何商业广告都无法比拟的。它让南充的城市形象,随着跑友们的足迹,传播到五湖四海。

    当然,这场盛宴的参与者远不止跑者和组委会。本地的商家也早已嗅到了商机,纷纷推出了所谓的马拉松消费季。从火锅店的折扣到商场的促销,整座城市都在围绕这场赛事进行联动。

    这种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将一场体育赛事的外部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带动全城消费、激活市场活力的引擎。

    这种做法,对于很多还在为如何举办大型活动而苦恼的城市来说,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体育赛事不应该仅仅是烧钱的政绩工程,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笔能够赚钱、更能赚取城市口碑的好生意。

    关键在于,是否能跳出赛事本身,用更宏观的城市运营思维去策划和布局。将体育流量与文旅资源、商业消费进行深度捆绑,让参赛者变成游客,让游客变成消费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当一个跑者,因为一场马拉松而爱上一座城,愿意在这里多停留、多消费,甚至未来再次光顾,这才是体育赛事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南充的这次尝试,无疑是给所有城市管理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运营课。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